市場部
1. 有沒有與產品有關的法規法律的要求?這些要求是如何遵
守的?
2. 在提供產品前, 是否對合約或定單進行了評審?評審了那些內容?評審的結果有記錄嗎?這些記錄是否被維持?
3. 在合同評審時, 是否對制造的可行性進行了評審?
4. 當產品要求發生變更時如何處理?變更處理的記錄是否被維持?
5. 如何與顧客溝通?有哪些溝通的方式?溝通的效果如何?
6. 顧客是否有指定產品特殊性及要求?這些特殊性如何控制?
7. 是否對顧客滿意度進行了持續評價?
8. 顧客財產是否有進行防護及落實保管?
技術部
1. 新產品投入時是否有項目開發評審計劃, 記錄是否保持完好, 便于檢索?
2. 設計與開發的輸入時, 是否對過程設計輸入的要求進行了識別及評審?
3. 過程設計的輸出是否包含圖紙, 過程流程圖, 控制計劃,作業指導書等資料?
4. 開發階段是否都按要求進行了評審?記錄是否保存?
5. 設計開發階段是否經過驗證?驗證結果如何?
6. 開發階段是否有變更?什么原因引起的, 是否經過驗證?
生產單位
1. 所有的過程操作的員工是否有書面的作業指導書, 這些指導書是否在工作場所容易取得?作業指導書能指導作業嗎?效果如何?
2. 當作業開始, 材料變更、 作業變更時, 是否進行了作業準備驗證?
3. 是否對制造過程中的機器設備進行預防性保養?
4. 是否每天按時完成生產計劃?如何監控生產計劃的完成?生產計劃完成的如何?當不能完成生產計劃時, 有哪些應急措施?
5. 控制計劃和過程流程圖是否被執行?
6. 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不合格品是如何處理的?
倉庫單位
1. 是否規定了產品搬運的方法并遵守?
2. 倉庫內材料, 半成品, 成品是否有標識?倉庫的工作環境如何?
3. 是否對產品的進行防護 ?
4. 是否有定義材料的先進先出計劃?有無遵守先進先出的原則?
5. 現場是否定位標識, 收貨區、 退貨區、 不良品待區域?實際物料是否按要求及定位標識進行擺放?
品質單位
1. 是否有來料檢驗、 過程檢驗、 最終檢驗的規范或標準?各制程是否按要求進行檢驗及記錄?
2. 儀校計劃實施及標識是否有進行定義及按標準作業?
3. 進料不合格處理,供方持續性評價有無執行?
4. 客訴發生后有無按規定時間回復客戶并進行內部處理?
5. 抽樣有無按要求進行?
6. 進貨/出貨檢驗報告與檢驗標準的一致性?不符時有無及時反饋并改善
行政單位
1. 是否有維持適當的教育, 訓練, 技能和經驗的記錄嗎?
2. 是否對新進員工, 轉崗員工, 臨時工, 合同工和代理人員進行了培訓?
3. 是否對影響質量的崗位進行了資格鑒定, 如:內審員, 質量控制人員, 實驗室人員, 設計人員, 特殊過程人員, 關鍵設備操作人員, 量具校驗人員, 其它影響產品質量的人員的等?
4. 員工能力不夠時, 是否提供了適當的培訓?培訓的有效性有評價嗎?
5. 培訓計劃的建立,需求調查,實施及有效性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