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50001:2018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初次認證程序及準備的資料清單
一、ISO50001:2018能源管理體系建立的流程 能源管理體系是用于建立能源方針、能源目標、過程和程序以實現目標的一系列相互關聯或相互作用的要素的集合。管理體系是建立方針和目標以及實施這些目標的相互關聯和相互作用的一組要素,這些要素包括確定能源方針和目標、確定組織結構與職能、策劃控制要素、建立控制過程與控制方法、提供所需資源、實施控制與監管等。因此能源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施包括上述要素的生成、組合、實施、控制與改進。一般情況下,能源管理體系的建立與實施的流程如下。
(一)組織保障(1)最高管理者決策;(2)任命管理者代表;(3)批準組建能源管理團隊;(4)教育培訓;(5)界定范圍和邊界;(6)確定能源方針。
(二)策劃(1)體系策劃(2)能源評審;(3)能源基準;(4)EnPI;(5)目標指標和方案;(6)法規搜集;(7)體系文件策劃和編制。
(三)體系運行(1)法律法規應用;(2)運行準備;(3)運行期監控。
(四)檢查(1)日常監視測量;(2)合規性評價;(3)內審。
(五)持續改進(1)管理評審;(2)政府評價;(3)第三方認證。
二、ISO50001:2018能源管理體系內審目的
內部審核是組織改進能源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是一種重要的管理方法和自我改進機制。一個完善的管理體系,應具有較強的自我發現問題和自我修復的能力,以不斷改善和提升能源管理績效。能源管理體系內部審核的目的主要在于:
(1)全面評價能源管理體系運行的符合性、有效性;
(2)確認能源管理體系的運行績效,可包括:能源目標和指標的實現程度、重點用能設備和系統的運行效率、單位產品綜合能耗、工序能耗、節能技改項目多少、節能量等。
(3)建立企業內部持續改進的運行機制,不斷完善能源管理體系,改善和提升管理績效,全面滿足相關方要求。
三、審核方式
現場審核應通過現場觀察、詢問及內外部相關資料的查閱、能效數據的收集、核算等方式實施。認證決定審核報告審核組應對審核活動形成書面報告,審核報告應對組織能源管理體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進行全面描述和評價。其中,對能源目標、能源指標、能源績效情況應有量化表述,對測量和驗證方法進行簡要描述,并對組織的能源管理體系在促進能源績效持續改進方面的作用做出評價。
四、認證決定的條件 在組織的能源管理體系建立及運行符合GB/T23331標準要求的前提下,還應滿足以下條件:(1)組織的能源管理及績效符合國家及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包括達到國家和地方政府發布的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標準要求(適用時);(2)組織的能源管理及績效滿足《能源管理體系 行業認證要求》中規定的相關條件;(3)通過能源管理體系的運行,組織的能源管理水平得到了有效提升;(4)認證審核期間沒有受到相關執法監管部門的處罰。
五、需要提供的材料
1、 管理體系申請書(認證機構提供)
2、 認證合同書(認證機構提供)
3、 企業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明(已年檢的)
4、 主要生產系統、附屬生產系統、輔助生產系統劃分(可含工藝路線圖(或能流圖)、廠區分布圖等)
5、 手冊、程序文件及三級文件的清單(含組織結構圖,職能分配表)--咨詢后咨詢方提供
6、 能源使用、能源消耗、能效標準的執行狀況及能耗核算邊界
7、 方針、目標、指標、實施方案;----含在手冊中
8、 能源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清單
9、 重點耗能設備明細表
10、 企業工業總產值統計表、綜合能耗值統計表(年度水、電、氣等)
11、 過去1年內,每年度的單位產品綜合能耗,見《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試點審核能源績效統計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