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急預案指面對突發事件如自然災害、重特大事故、環境公害及人為破壞的應急管理、指揮、救援計劃等。它一般應建立在綜合防災規劃上。
應急預案管理能力評價認證是指針對突發事件發生前的規劃能力,突發事件發生后的反應能力、解決措施、執行能力的評定活動。
由我國標準化研究院、北京清華大學、中國地震緊急救援中心、北京市辰安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等9家企業共同努力制訂的《公共安全應急管理突發事件響應要求》( GB/T 37228-2018 )經國家食藥總局、我國規范化管理聯合會宣布準許、公布,于2019年6月1日起執行。
《公共應急管理應急響應要求》規定了應急響應的基本要求,以實現應急響應組織內部有效的應急指揮、信息管理、協調配合,主要規定了應急響應的基本任務、應急指揮體系和人員因素,以及應急信息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具體規定了應急響應的協調、指揮協調、信息共享和人員因素。該標準適用于所有參與國家或地區應急準備和響應的組織。
《公共安全應急管理應急響應要求》的發布實施,是對應急響應中的應急指揮、應急信息、協作配合等作出進一步要求,提高應急指揮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從而降低突發事件的影響,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應急響應是應急管理的重要階段。通過組織和調動應急小組和資源,可以控制緊急情況,減少緊急情況造成的后果和影響。有效的應急響應需要有組織的應急指揮、有效的信息管理、效合理的協調合作機制。
因此,應急指揮系統的建立可以使組織獨立或與其他參與者一起實施有效的應急響應措施,從而更大程度地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以系統工程學和系統評價學理論為指導,針對各類突發事件分別建立一個能對全國應急系統的功能狀態作出全面有效診斷的系統評價體系。
全面性的含義是指,覆蓋所有的地理空間角落,覆蓋全體人員(全體國民、全體領土上人員),覆蓋各領域(所有有人類活動的領域)和各個方面(生產安全、自然災害、國家與社會安全)。
有效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指系統具有易操作性,不同級別的人員能夠對自己所負責應急單位按照要求迅速完成評價任務,二是指能夠指出問題具體的嚴重程度和癥結所在,便于作出改進決策。
企業在申請認證時,需準備好以下材料:
1、人力資源表(填公司 的所有員工),注明總經理、管理者代表和各部門主管;
2、營業執照;
3、企業基本信息表;
4、客戶名錄;
5、供應商名錄;
6、服務工具清單;
7、企業簡介、最近一個月企業社保清單;
8、其他需要的資質文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