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外來文件(質量管理方面、與產品質量有關的標準、技術文件、資料等)清單特別是國家強制性的法律法規的文件及控制發放的記錄;
3.文件發放記錄(各部門都要有)
4.各部門受控文件清單。含:質量手冊、程序文件、各部門的支持性文件、外來文件(國家、行業、等標準;對產品質量有影響的資料等);
5.各部門質量記錄清單;
6.技術文件清單(圖紙、工藝規程、檢驗規程及發放記錄);
7.各種類文件的都要進行審核批準及日期;
8.各種質量記錄簽字要齊全;
二、管理評審
10.管理評審會議的“簽到表”;
11.管理評審記錄(管理者代表的報告、與會者的討論發言或書面的材料);
12.管理評審報告(其中的內容見《程序文件》);
13.管理評審后的整改計劃和措施;糾正、預防和改進措施記錄。
14.跟蹤驗證記錄。
三、內審方面
16.內審計劃及日程安排
17.內審小組長的任命書;
18.內審成員資格證書復印件;
19.首次會議記錄;
20.內審檢查表(記錄);
21.末次會議記錄;
22.內審報告;
23.不符合報告及糾正措施驗證記錄;
24.數據分析的有關記錄;
四、銷售方面
26.顧客臺帳;
27.顧客滿意程度調查結果、顧客投訴、抱怨及反饋的信息,臺帳,記錄,并進行統計分析,是否完成質量目標;
28.售后服務記錄;
五、采購方面
29.合格供方評定記錄(包括外協代方的評定記錄);以及對供貨的業績評價的材料;
30.合格供方評質量臺帳(在某個供方采購了多少材料,是否合格),采購質量統計分析,是否完成質量目標;
31.采購臺賬(包括外協產品臺帳)
32.采購清單(應有審批手續);
33.合同(應經部門負責人批準);
六、倉儲物流部
35.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標識(包括產品標識和狀態標識);
36.入、出庫手續;先進先出的管理.
七、質量部
38.量具檢定記錄;
39.各車間質量記錄的完整性
40.工具名細臺帳;
41.量具明細臺帳(應包括量具檢定狀態、檢定日期、復檢日期)及檢定的證書的保存;
42.檢修計劃;
43.設備維護保養記錄;
44.特殊過程設備認可記錄;
45.標識(包括設備標識和設備完好狀態標識);
46.生產計劃;及生產、服務過程實現的策劃(會議)記錄;
47.完成生產計劃的項目清單(臺帳);
48.不合格品臺賬;
49.不合格品的處理記錄;
50.半成品、成品的檢驗記錄及統計分析(合格率是否達到質量目標);
51.產品的防護、倉儲的各項規章制度、標識、安全等;
52.各部門的培訓(業務技術培訓、質量意識培訓等)計劃、記錄;
53.作業文件(圖紙、工藝規程、檢驗規程、操作規程到現場);
54.關鍵過程一定要有工藝規程;
55.現場標識(產品標識、狀態標識、設備標識);
56.生產現場不能出現未經檢定的量具;
57.各部門的每一類工作記錄要裝訂成冊,便于檢索;
59.發貨清單;
60.對運輸方的評定記錄(也屬于合格供方的評定);
61.顧客收到貨物的記錄;
63.各部門培訓需求;
64.年度培訓計劃;
65.培訓記錄(包括:內審員培訓記錄、質量方針和目標培訓記錄、質量意識培訓記錄、質量管理系文件培訓記錄、技能培訓記錄、檢驗員上崗培訓記錄,均應有相應的考核評價結果)
66.特殊工種名單(經有關負責人批準上崗的、及有關證件);
67.檢驗員名單(經有關負責人任命,并規定職責和權限);
68.安全方面的各項規章制度(有關國家、行業及本企業的法規等);
69.消防設備、設施清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