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蘇省市場監管局、省發改委、省工信廳聯合發布《關于深入推進綠色認證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構建統一管理、共同實施、權威公信、通用互認的綠色認證體系,推進統一的綠色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建設,增加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引導綠色生產和綠色消費,全面提升綠色發展質量和效益。
《意見》提出,到2025年,我省綠色認證制度更加完備,標準體系、認證體系、監管體系、公共服務體系和區域合作互認體系基本完善,綠色認證覆蓋面逐步拓展,各類綠色產業組織(企業)的質量管理能力明顯增強,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消費需求,市場份額和質量效益進一步提升,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
開展綠色產業產品認證
推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認證。充分發揮認證作用,推進石化、建材、紡織等重點行業綠色化轉型升級改造。強化能耗、水耗、環保等標準約束,實施一批綠色制造認證項目,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帶動作用的綠色工廠和綠色供應鏈。 開展綠色新興產業產品認證。面向機器人、物聯網、智能家居等具有產業優勢的特色產品,以聯盟認證等形式建立高端品質認證體系,通過“江蘇精品”認證模式引領生產企業提高產品質量,高標準高品質做強“江蘇制造”品牌。聚焦100家規模優勢明顯、具備產業鏈整合能力的龍頭企業,1000家專業基礎好、創新意識強、發展潛力大的高成長型企業,培育一批綠色認證領跑者企業。 加快綠色農業認證。支持創建“長三角綠色認證先行區”,推動地方政府和生產企業運用認證工具增加優質農產品供給,培育一批高端農產品和農業認證品牌。到2025年,全省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力爭突破2000張,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達75%以上。 提高綠色服務業認證水平。在醫療、教育、養老、旅游、電商、共享租賃等生活性服務業及污染治理、耕地、水源保護、金融、信息、工業設計、知識產權等生產性服務業領域,開展綠色服務行業相關標準研制。到2025年,全省各類服務認證有效證書達10000張。 壯大綠色低碳產業認證。鼓勵并支持工業、交通、電力、建筑、公共機構等領域重點用能單位開展能源管理體系認證,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加快將現有環保、節能、節水、循環、低碳、再生等產品整合為環保綠色產品,實現一類產品、一個標準、一個清單、一個標識整合目標,推動生產企業綠色產品認證。到2025年,全省各類環境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達50000張,節能節水低碳產品認證有效證書達7000張,能源管理體系認證證書達1500張。 完善綠色認證信用體系建設 健全綠色產品標準體系和認證制度。支持省內企事業單位主導或參與相關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制修訂,完善綠色發展地方標準,鼓勵綠色制造企業制定實施企業標準,加強標準化服務能力建設。實施統一的綠色產品分類和評價標準清單、認證目錄,完善綠色產品認證實施規則和使用管理辦法。建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健全能源消費碳排放標識制度。 支持企業開展綠色認證。引導企業開展綠色產品和服務認證,優先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認證企業參與國家級或省級綠色工廠創建和“江蘇精品”認證。鼓勵省優秀工業新產品(新技術)、名特優農產品、裝備制造業首臺(套)產品參與綠色產品認證。對獲得綠色認證的企業,直接納入“江蘇省放心消費創建示范單位”。 完善綠色認證信用體系建設。建立綠色認證的監督和評估機制,嚴厲打擊虛標綠色產品行為,嚴格落實生產者對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和認證機構對認證結果的主體責任。強化認證機構信用監管,充分利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省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經依法認定為嚴重失信的主體,按照規定列入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實施聯合懲戒。 推進區域(國際)合作。緊抓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一帶一路”建設等機遇,加強與兄弟省市協同協作,建立區域綠色認證聯盟,推行“一次認證,多張證書”認證合作,推進認證結果互認互通和采信推廣,推動綠色認證國際互認,便捷產品貿易。 強化政策支持。為綠色產品認證企業精準提供綠色融資方案,積極推進綠色產品標準融入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推廣綠色保險模式,推動綠色支付項目建設。加大政府綠色采購力度,引導國有企事業單位逐步執行綠色采購制度。加強對民營企業和居民采購綠色產品的引導,鼓勵有條件市縣采取補貼、積分獎勵等方式促進社會綠色消費,逐步形成綠色消費的激勵鏈條。建立綠色消費與個人信用的有機結合,為有良好綠色消費記錄的居民提供更多優惠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