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nca.gov.cn/xxgk/jgdt/201909/W020190924718942233060.jpg)
1.什么是有機?
這里的有機是指一種農業生產方式,而非“有機化學”。根據我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GB/T 19630-2011)的規定,有機產品是指生產、加工、銷售過程符合該標準的供人類消費、動物食用的產品。
有機標準簡單地說就是要求在動植物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以及基因工程生物及其產物,而且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采取一系列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技術,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維持農業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對于加工、貯藏、運輸、包裝、標識、銷售等過程中,也有一整套嚴格規范的管理要求。
根據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規定,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及標簽上標注“有機”“ORGANIC”等字樣且可能誤導公眾認為該產品為有機產品的文字表述和圖案。
2.有機農業就是傳統農業嗎?
有機農業是當今人們在對自然新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所形成的一種新型的農業生產方式。
根據《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有機農業是指遵照特定的農業生產原則,在生產中不采用基因工程獲得的生物及其產物,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化肥、生長調節劑、飼料添加劑等物質,遵循自然規律和生態學原理,協調種植業和養殖業的平衡,采用一系列可持續的農業技術以維持持續穩定的農業生產體系的一種農業生產方式。
有機農業雖然不允許使用現代常規農業中使用的化學合成農藥、肥料、生長調節劑和飼料添加劑、轉基因技術等,但絕不是退回到刀耕火種的生產方式。有機農業僅排斥對生態系統和自然環境有不良影響的生產技術和物質,現代農業中設施栽培,微、滴灌技術、有害生物綜合治理技術等仍提倡使用,以達到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保護環境的同時還能提高產品品質與產量的目的。
3.有機產品和有機食品、綠色食品是什么關系?
有機產品是指生產、加工、銷售過程符合中國有機產品國家標準,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并加施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的供人類消費、動物食用的產品;有機產品包括有機食品,但又有紡織品、飼料等。
有機食品是有機產品的一類,目前我國有機產品主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制品、飲料、酒、畜禽產品、水產品及調料等。有機產品還包括棉、麻、竹、服裝、飼料(有機標準包括動物飼料)等“非食品”。
綠色食品是指產自優良生態環境、按照綠色食品標準生產、實行全程質量控制并獲得綠色食品標志使用權的安全、優質食用農產品及相關產品。綠色食品認證依據的是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行業標準。
4.有機產品為什么價格很高?
目前我國有機生產、加工及運輸、銷售產業鏈發展還不十分成熟,有機產品在生產、勞動力投入、質量管理等過程中的成本較高,有機產品較常規產品產出較低,且常規農場要轉變為有機農場需要2~3年的轉換期,因此有機產品的售價一般都比普通產品價高,該價格同時包含了環境成本。而目前常規生產的產品價格并沒有完全考慮生產過程中使用化肥與農藥對人類健康造成危害以及對環境污染的成本。
有機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藥,產品中沒有化學農藥的殘留,對健康有利,對我們生存的環境有利;有機農業提倡保持產品的天然成份,可保持食物的原來味道,有機肥料代替化肥使得瓜果蔬菜變得有滋有味;有機生產過程要求可追溯,是一種可以信賴的產品;另外有機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可以減少碳的排放,如果您選擇有機產品,也可以做一個低碳排放的環保人士。
如果您選擇了有機產品,也是選擇了一種健康、環保、低碳的生活方式。
5.什么是“轉換期”?
轉換期的規定是為了保證有機產品的“純潔”。如已經使用過農藥或化肥的農場要想轉換成為有機農場,需按有機標準的要求建立有效的管理體系,并在停止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和化肥后還要經過2~3年的過渡期后才能正式成為有機農場。在轉換期間生產的產品,只能以常規產品銷售。
不是所有產品都需要轉換期,比如野生采集產品和基質栽培的食用菌就不需要轉換期。
6.什么是“有機碼”?
為保證有機產品的可追溯性,認監委要求認證機構在向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企業發放認證標志或允許有機生產企業在產品標簽上印制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前,必須按照統一編碼要求賦予每枚認證標志的一個唯一編碼,該編碼由17位數字組成,其中認證機構代碼3位、認證標志發放年份代碼2位、認證標志發放隨機碼12位,認證標志編碼前應注明“有機碼”三個字。每一枚有機標志的有機碼都需要報送到“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網址food.cnca.cn),可以在該網站上查到該枚有機標志對應的有機產品名稱、認證證書編號、獲證企業等信息。
認證機構代碼(3位)。認證機構代碼由認證機構批準號后三位代碼形成。內資認證機構為該認證機構批準號的3位阿拉伯數字批準流水號;外資認證機構為:9+該認證機構批準號的2位阿拉伯數字批準流水號。
認證標志發放年份代碼(2位)。采用年份的最后2位數字,例如2011年為11。
認證標志發放隨機碼(12位)。該代碼是認證機構發放認證標志數量的12位阿拉伯數字隨機號碼,數字產生的隨機規則由各認證機構自行制定。
關于認證 1.什么是認證?什么是有機產品認證?《認證認可條例》規定,認證是指由認證機構證明產品、服務、管理體系符合相關技術規范、相關技術規范的強制性要求或者標準的合格評定活動。
有機產品認證是指認證機構按照《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和《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以及《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規定對有機產品生產和加工過程進行評價的活動。有機產品認證是保證有機產品真實可信、服務有機產業健康發展的手段。在我國境內銷售的有機產品均需要經認監委批準的認證機構認證。
2.什么樣的機構能夠開展有機產品認證?
根據《認證認可條例》、《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相關規定,經認監委批準的認證機構才能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截止到2019年8月,經批準可以開展有機產品認證的機構有80家(有機產品認證機構最新情況可通過food.cnca.cn網站查詢)。
3.有機產品認證的流程是什么?
想要獲得有機產品認證,需要由有機產品生產或加工企業或者其認證委托人向具備資質的有機產品認證機構提出申請,按規定將申請認證的文件,包括有機生產加工基本情況、質量手冊、操作規程和操作記錄等提交給認證機構進行文件審核、評審合格后,認證機構委派有機產品認證檢查員進行生產基地(養殖場)或加工現場檢查與審核,并形成檢查報告,認證機構根據檢查報告和相關的支持性審核文件作出認證決定、頒發認證證書等過程。獲得認證后,認證機構還應進行后續的跟蹤管理和市場抽查,以保證生產或加工企業持續符合《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和《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的規定要求。進行現場檢查的有機產品認證檢查員應當經過培訓、考試并在中國認證認可協會(CCAA)注冊。
4.有機產品的生產、加工、銷售是如何保證真實、有效和可追溯的?
為保證有機產品的完整性,有機產品生產、加工者應建立完善的追溯體系,保存能追溯實際生產全過程的詳細記錄(如地塊圖、農事活動記錄、收獲記錄、加工記錄、倉儲記錄、出入庫記錄、運輸記錄、銷售記錄等)以及可追蹤的生產批號系統。
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生產、加工單位或者個人,從事有機產品銷售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生產、加工、包裝、運輸、貯藏和經營過程中,按照《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和《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的規定,建立完善的跟蹤檢查體系和生產、加工、銷售記錄檔案。
如何鑒別 1.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及其涵義是什么?
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應當在獲證產品或者產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加施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在轉換期內生產的產品,只能以常規產品銷售,不得使用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及相關文字說明。
獲證產品在使用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同時,還應當在獲證產品或者產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標明該枚有機產品認證標志的其唯一編號(有機碼)和認證機構名稱或者其標識。
我國的有機產品標志涵義:形似地球,象征和諧、安全,圓形中的“中國有機產品”字樣為中英文結合方式,既表示中國有機產品與世界同行,也有利于國內外消費者識別;標志中間類似種子圖形代表生命萌發之際的勃勃生機,象征了有機產品是從種子開始的全過程認證,同時昭示出有機產品就如同剛剛萌生的種子,正在中國大地上茁壯成長;種子圖形周圍圓潤自如的線條象征環形的道路,與種子圖形合并構成漢字“中”,體現出有機產品植根中國,有機之路越走越寬廣。同時,處于平面的環形又是英文字母“C”的變體,種子形狀也是“O”的變形,意為China Organic。
2.有機產品標志使用有哪些規定和要求?
未獲得有機產品認證的產品,不得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及標簽上標注“有機產品”字樣。
獲證產品(如為加工產品,有機成分需在95%以上)應在產品的最小銷售包裝上使用有機產品國家標志及其唯一編號(有機碼)、認證機構名稱或者其標識。
有機產品認證標志應當在有機產品認證證書限定的產品范圍、數量內使用,每一枚標志有唯一編碼,可在認監委“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http:// food.cnca.cn)查詢該編碼。
所有獲得有機產品、良好農業規范等認證的食品、農產品,均能在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進行查詢,查詢內容包括該產品名稱、數量、生產企業名稱、地址等信息。
按照GB/T 19630-2011《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和相關規定,以下情況可不加施有機產品認證標志:不直接零售的加工原料;對于散裝或裸裝產品以及鮮活動物產品,應在銷售專區的適當位置,展示中國有機產品認證標志和認證證書復印件。
3.如何購買和鑒別有機產品?
由于有機產品價格較高,并且認證、質量控制程序較復雜,與普通產品的營銷渠道也不同,一般說來,在有機產品專賣店、大型商場、超市購買到的有機產品比較有保證。盡量不要到農貿市場、批發市場或在不可信的網站購買有機產品。
鑒別有機產品時首先應看銷售產品包裝上是否使用了有機產品國家標志,并同時標注了有機碼、認證機構名稱或標識;有機產品的包裝通常使用由木、竹、植物莖葉和紙等制成的可生物降解和可回收利用的包裝材料。也可向銷售單位索取認證證書、銷售證等證明材料,查看所購買的有機產品是否在證書列明的認證范圍內;還可登錄認監委“中國食品農產品認證信息系統”核實生產加工企業是否已經獲得認證以及證書,是否已經過期等信息。
如果消費者在購買有機產品時發現問題,可與銷售單位進行核實,也可撥打12315電話向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4.通過外觀和口感能識別有機產品嗎?
盡管一些研究人員和消費者認為有機方式生產的食品在口感和營養方面比普通食品要好得多,但目前還沒有這樣的指標能區分出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至于外觀,有機食品和普通食品沒有明顯區別,有時有機食品賣相甚至要差一些。
5.有機生產方式與產品質量安全的關系是什么?
從國際有機產業發展看,有機生產有三個要素:一是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二是不使用化學合成的物質,三是強調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的生產技術。
目前,國內關注較多的是不使用基因工程技術和不使用化學合成的物質,而忽視了生態平衡和可持續的生產技術。一是有機生產方式產生之初,之所以不使用化學合成物質,更多的是考慮降低能源消費、減少資源損耗、削減對于環境和生態系統的污染,減少農產品中農藥和獸藥等的殘留只是有機產業發展的理由之一,但并不是發展有機產業的唯一理由。二是有機產品雖然農藥和獸藥殘留會較低或沒有,但并沒有統計學證據證明比常規產品更安全。三是科研機構研究表明,有機農業只能養活30到40億人口,而地球現在已經剛剛慶祝第70億位居民的誕生,過度發展中國有機農業將影響中國糧食安全,而且中國有機產業發展無法脫離我國社會誠信整體水平有待提高的現狀。
總體來講,有機產品由于生產方式的不同,會對產品質量安全產生一定影響,對降低產品農獸殘有比較大的幫助,但在重金屬、衛生指標方面的貢獻有限。發展有機產業最大的貢獻應該是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實現農民增收。
監管措施 1.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的主要規定有哪些?《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國家質檢總局第155號令是規范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從事有機產品認證活動以及有機產品生產、加工、銷售活動的規章;《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規定了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如何開展認證的程序和基本要求;《有機產品》國家標準(GB/T 19630-2011)是有機產品生產、加工、標識、銷售和管理應達到的技術要求。
2.政府部門都采取了什么樣的監管措施?
認監委負責有機產品認證活動的統一管理、綜合協調和監督工作。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對所轄區域內有機產品的認證活動實施監督檢查。
開展監督檢查的方式主要有:對認證機構開展監督檢查,對獲得認證企業進行現場檢查,對獲得認證的產品進行監督抽檢,對產品標志使用情況進行檢查等。
3.如果發現了假冒有機產品,應該向哪里投訴?
有多種投訴舉報方式。一是向認證機構投訴;二是撥打12315向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
4.我國對進口的有機產品有什么要求?
根據《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規定,進口的有機產品應當符合中國有關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的規定,并符合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未獲得中國有機產品認證的產品,不得在產品或者產品包裝及標簽上標注“有機”“ORGANIC”等字樣且可能誤導公眾認為該產品為有機產品的文字表述和圖案。
有機產品認證概況有機產品認證現狀 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職責分工
根據國務院三定方案及《認證認可條例》及《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的規定,市場監管總局認證監管司承擔有機產品認證制度的建立、組織實施和管理等工作,各省、(區、市)市場監管部門按照職責分工,履行對本轄區內有機產品認證活動的監督管理和依法查處職責。認證機構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活動需經市場監管總局批準。
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發展現狀
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發展于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原國家環??偩钟?994年牽頭建立了我國有機產品認證制度,根據國務院關于統一管理我國認證認可活動的決定,環保總局于2004年正式向認監委移交了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職責。原質檢總局和認監委先后于2004年、2005年制定發布了《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有機產品》國家標準和《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等規章、標準,建立了我國統一的、與國際接軌的有機產品認證認可制度。自2011年至2014年認監委先后對標準、辦法和規則進行修訂,建立了統一的有機產品認證目錄。認證監管司已確定將對標準和規則進行再次修訂。
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健康和環境保護的要求不斷提高,有機產品的需求明顯上升,有機產品生產消費迅速增長。截至目前,我國共有80家認證機構開展有機產品認證活動,共有1.2萬家企業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2萬余張。2018年,獲得認證的有機植物生產面積達到410.8萬公頃,植物類總產量1335.6萬噸,畜禽類總產量518.2萬噸,水產類總產量55.95萬噸,加工產品總產量484.2萬噸,有機標志備案數量19.1億枚,有機產品國內銷售額約為631.47億元人民幣。
我國有機產品種類眾多,主要分為植物類、畜禽類、水產類和加工產品四大類。獲得有機產品認證證書數量超過900張的省份有黑龍江、貴州、四川、江西、浙江等。
下一步工作 優化有機產品認證制度,明確各方責任。一是修訂完善《有機產品》國家標準、有機產品認證實施規則、《有機產品認證管理辦法》,研究建立統一的《有機產品認證風險檢測項目目錄》,凸顯認證機構對認證結果的主體責任、獲證有機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對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明確各級監管部門的監管責任;健全有機產品認證全過程追溯機制;二是研究提高有機產品認證機構準入門檻,鼓勵非營利性機構參與認證工作,避免認證機構因過度追求經濟利益影響其客觀公正性。
嚴格落實認證機構和認證人員責任。一是嚴格落實有機產品認證機構對認證結果的主體責任、對產品質量的連帶責任,健全對參與認證活動從業人員的全過程責任追究機制,落實“誰出證,誰負責;誰簽字,誰擔責”;二是在有機產品認證領域積極落實《認證機構及認證人員失信管理暫行規定》,建立認證機構和人員的誠信檔案,完善永久退出和終身禁入等失信懲戒機制,提高違法失信成本。
嚴格落實獲證企業對產品質量的主體責任。一是要求企業建立有機產品管理體系內部檢查制度,并及時向認證機構通報內部檢查結果;二是加強獲證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的有機產品標